详细描述

聚四氟乙烯板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有钠-萘络合物化学改性、高温熔融改性、高能辐射接枝改性、离子束注入改性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等。这些方法的基本设计思路是引入极性基团、增加界面结合力或者消除弱界面层,形成强化表面层。由于钠-萘络合物化学改性法工艺简单、成本低、效果好使其成为经典且实用的改性方法,其原理为:Na将最外层电子转移到萘的空轨道上,形成阴离子自由基,再与Na形成离子对,释放出大量的共振能,生成了深绿色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。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很高,与
聚四氟乙烯板接触时,钠能破坏CF键,扯掉了
聚四氟乙烯板表面的部分氟原子,表面留下了碳化层和-CH、-CO、-COOH等极性基团,使得
聚四氟乙烯板表面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较高的表面能。
其他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方法,如用离子束注入技术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
聚四氟乙烯板表面进行改性,然后再进行表面接枝处理。EPTFE表面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,对薄膜表面具有刻蚀和氧化作用,使薄膜表面粗糙化,并在薄膜表面形成活性基团,这些活性基团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作用,生成过氧基团,进而转化成羰基、羧基等活性基团,这些活性基团和含氧基团的引入,使薄膜得以能够接枝共聚物,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众多较稳定的含氧极性基团,提高薄膜表面的亲水性。
通过表面改性之后的
聚四氟乙烯板材料可以采用普通的粘结复合技术与其他材料粘合,复合制品既保持了
聚四氟乙烯板的优点,又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材料的高物理机械性能而克服自己的不足,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复合密封制品、摩擦润滑制品、防腐应用等领域。